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婚姻问题,不仅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制约经济发展,也不利于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农村大龄青年脱单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免除后顾之忧,也有利于乡村振兴的开启、文明社会的建成,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为了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关注农村男性的脱单问题的指示精神,根据省、市妇联的安排,衡东县妇联在全县各乡镇对30周岁以上未婚青年进行摸底统计,较全面地了解了全县农村未婚青年的基本情况,并在吴集、杨林、荣桓三个乡镇开展调查问卷,共发出调查问卷136份,收回135份,从调查问卷里基本掌握了不同乡镇大龄未婚青年的基本现状、具体需求和婚姻困境,以此来探索解决农村大龄未婚青年脱单问题的新方法、新手段,为提升农村青年的干事创业的热情,推动该县乡村振兴及新农村建设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一、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的现状
(一)农村未婚大龄青年数量。
本次在全县各乡镇进行统计,了解到全县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总共有15872人,占全县该年龄段总人口数的3.90%,其中农村大龄未婚男性有13193人,占全县该年龄段男性的6.09%,农村大龄未婚女性2776人,占全县该年龄段女性的1.38%,建档立卡贫困户大龄未婚青年1677人,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6.48%。从数据分析,全县农村大龄未婚青年中男性远远多于女性,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大龄未婚比重大于普通家庭。(表1)
表1 衡东县农村大龄青年婚姻状况数据统计表 | ||||
乡镇 | 农村30岁以上未婚人数 | 建档立卡户 | ||
总数 | 男性 | 女性 | ||
霞流 | 596 | 563 | 33 | 50 |
石滩 | 578 | 550 | 28 | 64 |
南湾 | 444 | 379 | 65 | 55 |
新塘 | 1198 | 934 | 264 | 104 |
杨桥 | 875 | 739 | 136 | 93 |
吴集 | 2524 | 1991 | 533 | 284 |
高湖 | 813 | 779 | 34 | 39 |
杨林 | 904 | 587 | 317 | 30 |
石湾 | 628 | 597 | 31 | 35 |
甘溪 | 410 | 399 | 8 | 26 |
大浦 | 579 | 562 | 17 | 71 |
草市 | 1413 | 1358 | 55 | 123 |
三樟 | 680 | 494 | 186 | 126 |
荣桓 | 628 | 487 | 141 | 18 |
洣水 | 2268 | 1630 | 638 | 516 |
白莲 | 482 | 419 | 63 | 12 |
蓬源 | 852 | 725 | 227 | 31 |
合计 | 15872 | 13193 | 2776 | 1677 |
(二)农村未婚大龄青年分布
一是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分布与区域地理位置密切相关。从各乡镇农村未婚大龄青年统计来看,南湾乡地处偏远,与株洲攸县、郴州安仁接壤,交通不便,典型的深山丘陵。该乡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共有444人,占该乡该年龄段总人口数的5.8%,其中男性大龄未婚男性379,占该年龄段男性的9.3%。大浦镇是衡东县的南大门,是重要的交通枢纽,高速公路、铁轨交通和水上运输纵横交错,且距衡阳市城区较近。该镇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共有579人,占该镇该年龄段总人口数的1.9%,其中男性大龄未婚男性562,占该年龄段男性的3.4%。从数据分析,农村未婚大龄青年与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息息相关,偏远的地理位置和艰苦的交通条件不仅让很多家庭的孩子上学困难,更使本地经济作物难以销售出去,很大程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让大龄村民寻求配偶的机会变得更加艰难,从而也客观地造成了农村大龄青年找不到对象,偏远山区的农村未婚大龄青年比例明显大于交通便利的地方。
二是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从全县各乡镇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数据分析,南湾、草市、蓬源、三樟等地均属于衡东的偏远乡镇,农业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比重较高,工业欠发达,第三产业发展较缓慢,这些地方的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比重普遍高于大浦、洣水、甘溪、石湾等工业较发达、第三产业兴起的地方。特别是衡东经济开发区坐落在大浦镇,为大浦镇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为农村青年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无论是自身、家庭还是社会的经济收入水平都是制约边远山区大龄青年成家立业的重要因素。因此,南湾乡的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比全县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占比高了1.9个百分点,比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占比最低的大浦镇高了3.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该地区大龄未婚青年的数量,经济发达、产业兴旺、收入来源越多、条件越好的乡镇,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占比越低。
三是农村未婚大龄青年分布性别上出现比重严重失衡。从各乡镇统计数据来看,全县农村大龄未婚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霞流镇对全镇的大龄未婚青年中病残人员进行过统计,发现农村大龄未婚女性很大一部分是病残人员。从该镇调查数据分析,农村大龄未婚女性除了自身存在不可抗拒力的因素外,基本上能解决脱单问题,农村大龄未婚问题主要集中在男性上。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男女比例失衡与当地男女性别比失衡有一定程度联系,还有很多从小渴望改变生活状况“人往高处走”的农村女性完成学业后选择外出务工,外出后眼界开阔,自身素质得到提升,都能在本地满意择偶或远嫁他乡,导致本地大龄男青年更加找不到合适的配偶。
(三)农村未婚大龄青年基本特征
一是交友渠道单一,择偶观念陈旧。通过对调查问卷“您有过相亲经历吗?”和“您参加过哪种相亲方式?”的回答来看,绝大部分大龄未婚青年都是通过亲朋戚友介绍进行相亲。对生活在农村社会中的男性,由于活动空间及社会关系网络的有限性导致交友的渠道单一、范围狭小。还有些大龄男青年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思想狭隘,希望就近找到“门当户对”的成婚对象,这无形中缩小了他们的通婚圈,使得在有限的资源中更加处于不利地位,增加了成婚难度。
二是面对婚姻难题,择偶标准降低。在农村社会,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结婚生子是每个人的“天生使命”,是必须完成的“人生任务”。在回答“您想不想结婚?”时,92.5%的未婚青年回答“想”。农村婚姻挤压,在“想”与“不能”之间,农村大龄未婚青年自觉不自觉地降低择偶标准,而且择偶标准随着年龄增加不断地降低,在“您的择偶标准有哪些?(多项选择)”的回答中“没有太多要求”最多,占47.5%,“脾气性格好”排第二,占33.3%。
三是长期大龄未婚,心理压力突显。对于农村大龄青年来说,结婚是自己内心一大隐痛,尤其是偏远贫困山区农村的大龄未婚青年,未婚原因可能有自身经济条件不好、能力不足、身体残疾或是家庭经济条件差等。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其本身的条件就不如他人,或多或少存在自卑感,因而不敢主动与异性交流,进而继续单身,随着年龄的增大,比较同村同龄青年,单身的自己更加自卑,造成这样一种恶性循环。加之,农村是一个相对比较蔽塞的熟人社会,乡里乡亲都比较了解各家的情况,他们还会面临一定程度的舆论压力。长期处于单身的青年,更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不小的精神压力,进而发展成为程度不等的心理问题。
二、目前农村未婚青年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未婚大龄青年的自身条件欠佳
一是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文化程度较低。调查问卷“您的受教育程度?”66%的人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在受调查的三个乡镇中,荣桓镇相对偏远,在该镇的调查问卷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了80%,荣桓、杨林两个乡镇的调查问卷中,大专及以上的文化程度的没有。相比偏远乡镇,城乡结合部的吴集镇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的受教育程度稍高,但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也只占7.3%。
二是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经济收入较低。调查问卷显示,农村未婚大龄青年绝大部分在家务农或从事技术含量低、工资收入少的劳动,经济收入不乐观,70%的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居住在老旧房子或没有房子与父母一起居住。135份调查问卷中有69人在家务农或在家打零工,占比超过51%;其次是进城务工人员有52人,占比39%。全县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的年平均收入在3万元左右,荣桓镇收入3万以下的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占比45%,其次是3-5万元占比约38%,1万元以下的占有19%。很大一部分调查者反映经济收入水平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是导致单身的主要原因。
三是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社会地位较低。在相对蔽塞、乡里乡亲家家知晓的农村社会,有着一整套独特的村规民约、乡俗民风,这些都是在制度、道德层面对社会成员评标标准或社会声誉。没有成家立业的剩男剩女们,成为乡亲们眼中个人素质差、能力性格欠缺的人,他们在村里抬不起头,讲不起话,甚至有人会认为这些没有正常婚姻生活的人滞留在农村,无家无业,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增加犯罪的比例,败坏社会风气。他们成为农村社会中被瞧不起又被边缘化的人群,社会地位低下。
(二)农村未婚大龄青年的家庭状况不好。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其本人的经济收入较低,一般是在3万元左右,收入来源也较单一,甚至有些人无一技之长,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更多的是和父母居住在一起。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身体每况愈下,赚钱更是难上加难,这对生活拮据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导致整个家庭经济状况不如意。在问及“您的家庭是因为哪些原因导致贫困的?”超过一半的人回答“家庭贫困”或“家庭成员身患残疾或大病”。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农村大龄未婚青年不能得到家庭的支持,这也是产生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特别是未婚男性婚姻问题的重要因素。在调查问卷中,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大龄未婚青年,也有近8%的家庭有2个大龄未婚青年,还有3个家庭有3个及以上的大龄未婚青年。
(三)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的结婚成本较高。在与一些基层妇联主席谈话调研中得知,现在的婚姻支付就像市场一样有个“行情”,或付钱送物,或以物换人,很多人处于无奈,但也心甘情愿,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在“所在的地区结婚的彩礼费大概是?”的调查问卷中,53%的人给出的答案是5-10万元,高额的婚姻花费成为许多家庭和个人的负担,“彩礼高”的选项成为“您认为哪些原因可能导致单身”问题中最多的一种答案,高额的婚姻支付对于农村经济条件差的大龄未婚青年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和负担,无疑增加了农村大龄未婚青年脱单的难度。
三、解决农村未婚青年婚姻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个人层面的改变。
一方面要勤奋好学,扎实肯干,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本次调查统计,除了一部分因病残导致大龄未婚,很多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这就意味着他们在创业、择业、就业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也给他们成家立业带来阻力。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在文化素养不足的情况下,要不断学习技能技术,参加各种教育培训;要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精神风貌从事特色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观光业等适合本地产业的开发建设;要通过自己的勤劳的双手,凭借自己的特长技术获取可观的经济收入。
另一方面要改变观念,扩大范围,多措并举调试择偶策略。一般情况下,择偶范围越大,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结婚的可能性越大。调查中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绝大部分是通过相亲来交友,也还有近9%的大龄未婚青年从没有与异性交往交流。生活在农村的大龄未婚青年,活动空间和社会关系网络本来就狭小,为了解决脱单问题,农村大龄未婚青年要转变门当户对、就近择偶的观念,主动与异性结识,请求亲朋好友介绍,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走进各种婚介机构,大胆寻求各方帮助。随着网络的覆盖,新兴媒体的发展,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更要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利用交友平台(QQ、微信、抖音)、交友网站等结识适龄异性朋友,最大限度扩大交友范围。
(二)家庭层面的改善。
一方面要勤俭持家,积极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在受传统思想影响更深的农村,绝大部分家庭特别重视自家子女的婚姻大事,但在调查问卷中,绝大部分的调查者认为经济因素是个人婚姻问题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时代的变迁,婚姻成本不断提高,甚至成倍增长,加之农村未婚大龄青年自身条件差,农村青年脱单问题就出现了。大龄未婚青年家庭要全家克勤克俭“攒钱娶媳妇”,积极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而改善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包括住房条件,以此作为大龄未婚青年脱单的“硬实力”。
另一方面要友善邻里,努力提升家庭社会地位。在相对闭塞、各家知晓各家的农村,在子女婚姻问题上是很注重“知根知底”的。在衡东的习俗中,男女双方确定恋爱关系,发展婚姻关系的时候,女方家长会择机到男方家“察房”,通过察看男方家庭情况、与男方家长进行交谈、走访相邻等方式来较全面地了解男方“家底”。家庭社会地位、社会声誉是女方重点考察的方面,绝大部分的家庭都会把社会声誉好、社会评价高的家庭作为子女择偶的对象。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家庭要遵纪守法、遵守村规民约、乡风民俗,与邻里和睦相处,积极参与各种公益事业,在当地树立起较好的社会评价,进而提升家庭在当地的社会地位,以此作为大龄未婚青年脱单的“软实力”。
(三)社会层面的改观。
一是发展当地经济,夯实农村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观生产生活环境。着力改善广大农村硬件条件,改善人居环境,逐步改变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农村青年创新创业创造条件;进一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帮助增加经济收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在县域内现有的企业中尽可能地协调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女性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减少农村女青年远嫁外地,减少男女比例失衡问题。进一步办好农村各种技能技术教育培训,提升未婚青年本领。基层政府和社会各界要把注重“三农”的着眼点放在引导、鼓励、支持农村孩子多读书上,同时要教育青年要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未婚男青年要以富裕的生活、良好的素质吸引女青年,未婚女青年要热爱家乡、留在家乡,改变家乡的面貌,努力降低农村男女青年失调的比例;人力资源等政府部门要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的技能和生存能力,提高农村大龄青年的整体综合素质,为他们成家立业创造自身素质条件和树立起交友结婚的信心。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减轻未婚家庭负担。本地调查统计发现,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导致了家庭贫困,很大程度制约了农村大龄未婚青年脱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开启“十四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的脱单问题应该也要提到精准扶贫脱贫问题的议程上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要来关心关注农村大龄未婚青年这一特殊人群,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政府相关部门对因家里有老弱病残亲属而加重经济负担的大龄未婚青年,要采取特殊措施提供扶助帮助,改善这些困难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
三是形成社会合力,扩大社会支持网络。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在婚姻问题上遇到了困难,要利用自己和家庭的资源关系寻求外部的社会支持,一层一层地社会支持向外扩散,把关系网撒得最大化,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在经济支持方面,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单纯的依靠个人及家庭的经济基础不足以实现婚姻时,要及时向亲戚朋友、邻居、同学等外界寻求支持,外界社会也要秉着帮助人解决终身大事的观念,慷慨解囊,雪中送炭。在社交网络方面,当地共青团、妇联、民政、人力资源和婚介等组织要构建农村青年大联谊格局,积极牵线搭桥,拓宽农村青年找对象的渠道。白莲镇白莲村妇联建立“喜结良缘相亲”微信群,积极为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搭建交友平台,在村妇联主席的积极引导下,社交范围小的农村大龄青年纷纷进群,大胆与异性交流交往,起到较好的社会效益。在社会舆论方面,基层政府要大力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大力倡导婚育新风,引导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摒弃“门当户对”“传宗接代”和不愿意当上门女婿等陈旧思想,要引导广大村民不断解放思想,不怕被人冷落,为了脱单大胆往前冲。
四、结语
婚姻不仅是个人的终身大事,也是家庭的至关要事,它关系着个人的幸福、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因各种原因难以成家立业,调查中发现,这一群体渴望脱单,但又有太多的苦衷和难言之隐。他们个人和家庭的生产生活缺乏有效的保障,也会产生一些新的社会问题。鉴于此,政府和社会要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对性别进行综合治理,减轻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的压力,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尽可能地脱单,共享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成果,解决他们的婚姻问题,维护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安定。